十月的风带着几分轻缓的诗意,掠过枝头时会牵起叶片的轻颤,漫过窗台时又会拂开书页的褶皱。就在这缕秋意漫进宿舍的瞬间,我忽然想起了故乡的秋——那里的风是裹着桂香的信使,阳光是洒在漓江面上的碎金,时光酿成了带着甜意的模样。
桂林的十月,是被桂香浸润的诗行。不用刻意寻觅,只要踏入老城区的街巷,那股清甜就会顺着风的脉络漫过来。路边的桂花树肆意生长,有的倚着斑驳老墙,有的探向青灰屋檐,枝桠间缀满金桂与银桂。风一吹,花瓣便如细碎的星子般坠落,粘在自行车的帆布筐上,落在行人的衣角发梢,连石板路都被染得带着浅淡的香。我总爱蹲在树下,把落在草叶上没沾尘土的桂花拢进手心,身旁常有提着竹篮的阿婆也在捡,她们动作轻柔,把桂花小心拢进铺了纱布的篮子里,嘴里还念叨着“今年桂花开得稠,腌糖酿酒都够了”。偶尔路过居民楼,还能从敞开的窗户里飘出桂花糕的香气,混着饭菜香,勾得人忍不住放慢脚步——这股子甜香,是桂林秋天最特别的“开场白”。
漓江边的秋,是清爽又温柔的。江岸边的步道上,偶尔能看见老人慢悠悠地散步,手里牵着小狗,或是提着刚买的菜;还有家长带着孩子蹲在岸边,指着水里的小鱼叽叽喳喳地说话。十月的江水比夏天更透亮,站在江边路旁,能清楚看见水底圆滚滚的鹅卵石,还有小鱼在石缝间游来游去,尾巴一摆就没了踪影。江面上飘着几艘竹排,撑排的人戴着斗笠,手里的竹篙轻轻一点水面,竹排就慢悠悠地顺着江漂。傍晚的漓江最妙。夕阳把江面染成淡金色,波光粼粼,如撒碎金。远处的象鼻山裹在薄暮里,轮廓变得朦胧,像一头安静饮水的大象,一动不动地守着这片江。
老城区的小巷子,藏着秋的闲意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踩上去会发出轻微的“咯吱”声。两旁的老房子爬着藤蔓,十月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,在墙上织出斑驳的光斑。巷子里没什么喧闹,只听见居民晾晒衣服的“哗啦”声,或是谁家窗户里飘出的老歌调子,旋律慢悠悠的,和秋天的节奏格外契合。偶尔能看见老人坐在门口的藤椅上,手里端着一杯热茶晒着太阳,眼神里满是惬意。
菜市场的烟火气,是秋日用暖编织的网。菜市场的十月,裹着生活的鲜活气息。这个月份的菜市场比往常更热闹些,空气里混着泥土的清香、蔬菜的鲜爽,还有漓江水的湿润气息。摊位上摆着刚从地里收的南瓜、冬瓜,表皮还沾着新鲜的泥土;漓江边捞上来的鲜鱼放在泡沫箱里,鱼鳃鲜红,尾巴偶尔轻摆,卖鱼的大叔戴着橡胶手套,剖鱼的动作麻利又熟练。
原来故乡的秋从不是什么惊艳的风景,而是藏在细节里的温柔:是风吹过桂花树的甜,是漓江水泛起的涟漪,是小巷街头的歌曲调子。不管走多远,想起就觉得暖。故乡的秋天,早就跟着那些细碎的记忆,住进了心里,就算隔着千里,想起时依旧满是牵挂。(编辑/黄语慧)
